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绣艺探索,赋能创新

为促进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以及响应国家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号召,2024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绣动未来——探究苏绣技艺赋能残疾人社会融入和价值实现”创新创业专项团队前往江苏省苏州市走访调研,开展以“绣艺探索,赋能创新”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感受苏绣魅力与传承创新并进一步探究苏绣技艺赋能残疾人的实践性。(通讯员:曾子涵郑诗薇)

探丝绸博物馆,品味绣韵绵长

“丝绸柔软似流云,轻盈飘逸舞人间”,苏绣以丝绸为底料,使苏绣获得丝绸的柔美和光泽,还增添了刺绣的艺术魅力。苏州丝绸博物馆通过六大展区展示了从栽桑养蚕、丝织机械及其工作、丝绸产品全过程,它是丝绸文化的展示窗口,是团队成员全面了解苏绣的开端。在博物馆中,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丝绸的织造过程展示、欣赏各种图案与织法,并观察到丝绸纹样数字化采集、丝绸纹样数字创新应用,这些数字化技术应用体现了现代丝绸产业的技术革新与产品创新。在浏览过程中,团队成员观察到环保染料的运用到智能织机的研发,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

图为成员在丝绸博物馆参观 7月3日 辜晗喆/摄

游访苏绣小镇,询访苏绣传承

“绣韵流芳,苏绣小镇绘就千年锦绣篇章”,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苏绣工艺与传承,团队探访了“中国刺绣艺术之乡”——苏绣小镇。苏绣小镇汇聚了大量的刺绣人才。在这里,团队与当地绣娘进行交流,团队成员们从绣娘们的话语中,了解到她们并不只对传统的简单复制,而是寻求创新与发展,尝试创造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团队成员积极地与当地绣娘交流项目内容,并与他们一起探讨了“绣动未来”项目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团队成员访谈了一位非遗大师——卢建英老师,卢老师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和对苏绣的热爱,她的一言一行都展现了对这门手艺的热爱和执着。

图为卢建英老师分享苏绣技法 4月18日 章闻洛/摄

观赏苏绣作品,学习苏绣技艺

为了进一步感受苏绣的精湛技术和创新魅力,团队寻访了苏绣传承人张雪老师。

张雪是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大学毕业后,投身苏绣行业,开始“用青春延续文化的根”。他是第一个连续三年摘得江苏省艺博奖金奖的80后绣郎;第一个在手表、耳机和纸巾上创作苏绣的手艺人;第一个将苏绣和手游、二次元结合的年轻人……

张雪老师带领团队参观了工作室,细细观摩了各种精美的苏绣作品,包括双面异色秀、异形绣、压花工艺、不同光线下的的针法等。成员们有幸欣赏到代表张雪老师将苏绣与现代文化融合观念的作品——《星空》,并在张雪老师的讲解中感受到其对苏绣创新的坚持。

随后,张雪老师教导成员们如何劈丝、打结以及齐针、结子针、接针三种针法。实践过程中,仅劈成四分之一,所劈丝线之细,及其易断程度已让同学惊叹。

在体验期间,张雪老师还带着团队参观了绣娘的工作室。同学们亲眼见证了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复杂图案的逐渐成形,让同学们深感震撼。

图为成员学习苏绣技艺 7月3日 柏雨涵/摄

交流苏绣发展,谈论科技融合

随后,团队与张雪老师进行座谈交流。张雪老师深入探讨了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科技技术融合的挑战与努力。张雪老师指出,在融合过程中,精确计算和前期实验至关重要,以与清华大学实验室合作的苏绣作品《玉兰花开》和瓷绣为例,指出刺绣作品的数字化与机器学习应用、手工与机械化生产的成本对比,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化,都提示着行业需要适应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团队了解了目前苏绣的创新探索和AI、自动化等现代技术结合,更加坚定目前团队依赖智能设计、针迹自动识别等现代技术配合苏绣技艺赋能残疾人社会融入和价值实现的可实行性。

图为张雪老师为成员介绍瓷绣 7月3日 曾子涵/摄

初知残疾绣娘,感悟苏绣赋能

通过探讨,团队还了解到张雪工作室有残疾人绣娘的存在,张雪老师讲述到这些绣娘中有先天残疾亦有后天,多为小镇居民,因为从小受到小镇文化影响,可以熟练掌握苏绣技艺,并通过这一技能自力更生。

图为成员与张雪老师合照 7月3日 志愿者/摄

“绣动未来”创新创业专项团队通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切身体会苏绣的传承、工艺、创新,深刻的感悟到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底以及极致追求和对技艺的无限热爱,更感受到传承人们积极寻求创新与发展。本次实践活动,让“绣动未来”团队在探索苏绣技艺赋能残疾人社会融入和价值实现方面,获得更多可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